欢迎登录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今天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国药物警戒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发布日期:2024-11-22

  近日,在全国药物警戒工作会议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我省优秀医疗机构代表,向大会汇报了其在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该院是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三甲医院,于2020年正式挂牌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也是早期入选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单位之一。

广医附一全国药物警戒会经验分享照片b.jpg

  作为《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专家共识》的起草单位之一,医院对药物警戒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围绕药品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构建了完善的药物警戒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医院通过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与规范,成立了专门的药物警戒工作组织,并配备了专业团队。同时,医院还建立了高效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提升了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了精准高效的管理与监管。这些措施不仅确保了药物警戒工作的有效落实,也为其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院在药物警戒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医院开发了具有主动监测功能的ADR触发器,能够主动预警潜在的ADR风险;同时,运用分级分类分析法预测可能发生的ADE,并梳理出ADE发生的高危流程,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潜在风险。ADR监测上报已成为医院的常规工作,医护人员具备强烈的ADR监测与上报意识,上报数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此外,药物警戒工作已深度融入医院的教学体系,为行业培养了大量储备人才。医院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显著提升了在药物警戒领域的学术地位。
  在创新实践方面,医院针对放射性药品的特殊性,与核医学科协同管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多数医院在放射性药品警戒工作中联动性差的问题。同时,医院依托变态反应科的专业优势,创新性地开展了皮肤试验在药物过敏诊断中的应用。此外,医院还通过增设便捷的ADR上报端口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提高了ADR上报的效率和便捷性。
  展望未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在现有药物警戒工作的基础上,在省市监测中心的指导下继续加强并深化工作内涵,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成为我省药物警戒工作的领军者和标杆。

供稿: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附件: